技术服务
24小时提供高效率、高质量的技术支持

与LTE-M相比,NB-IoT有哪些优势

时间:2020-03-22 16:50:30来源:本站原创

  NB-IoT也被称为LTE Cat-NB,其他术语如LTE Cat- NB1和Cat N1也适用于2016年发布的NB-IoT规范。现今,也有Cat N2或Cat NB2设备使用后期推出的增强型NB-IoT规范,目前正在走向商业化。那么,与LTE-M相比,NB-IoT有哪些优势呢?

 1、NB-IoT:不如LTE-M“强大”

  目前可用的蜂窝LPWAN标准,主要是NB-IoT和eMTC/LTE-M。在速度、数据传输能力、对真正的移动用例的支持等方面,NB-IoT是最不“强大”的;但在其他领域,NB-IoT更优秀。

  通常情况下,NB-IoT将更多地部署在智慧停车、智能路灯、废物管理等智慧城市应用程序,智能农业、智能家居应用、智能仪表、制造自动化、智能电网应用、烟雾探测器、工业物联网等具有较多低功耗设备的应用中。

  因此,NB-IoT的应用范围其实很广,因许多用例类别囊括更多的用例,笔者所举的例子并不是详尽无遗的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在非蜂窝LPWAN和NB-IoT中,用例之间有着很大的重叠。


 2、NB-IoT的延迟

  与LTE-M相比,NB-IoT不太适合于网络延迟要求严苛的情况。

  因此,在需要接近实时反应数据的应用程序中,LTE-M更适合。NB-IoT和LTE-M都在通向5G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,在5G网络中,强调速度的用例有了很好的突破口。通信标准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考虑要素。如果用户需要快速分析特定的传感器数据,且这不是特指具体的通信技术,那么可以将目光锁定边缘计算,该项技术可以在某个云或数据中心进行任何通信之前,分析更接近数据源的数据。

  再说到NB-IoT:延迟通常等于或小于10秒(约1.6至10秒);在LTE-M中,只有100到150 ms的延迟。

  3、NB-IoT与移动性

  与LTE-M相比,NB-IoT对移动性没有充分的支持。

  NB-IoT在固定资产和设备的应用程序和用例中更为普遍。这并不意味着,NB-IoT不能被用于移动资产和设备,它只是有限的。例如,市场上存在带有跟踪器的实时NB-IoT应用程序,共享自行车应用程序,具有移动组件但吞吐量很小的环境应用程序,智能物流等等。

  对于NB-IoT,设备在移动时,需重新选择电池;而对于LTE-M,设备在移动时,不需要重新选择电池。重新选择电池会对电池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,所以,诸如智能仪表或销售终端等固定资产是NB-IoT的主要应用领域,但并不是唯一的。

 4、NB-IoT:专注于能源功耗

  与LTE-M相比,NB-IoT在能源功耗方面更具优势。

  这一点对物联网项目而言至关重要。如果物联网设备需要使用较多的电池,且这些电池更换的频率很高,那么项目的总成本就会增加。在荷兰,有一个物联网项目,该项目旨在保护该国的多条堤坝免受老鼠的啃食。如果需要更换该项目中所有硬件或类似硬件中的电池,成本会很高,因为这是一项需要人工服务的工作。因此,电池寿命越长,ROI和业务案例的整体价值就越高。极低的功耗还意味着潜在的大量设备可能存在更多的应用空间。

  从理论上讲,NB-IoT的电池寿命可以高达10年。在这方面,它比LTE-M优秀。

  应用程序的充分设置将定义实际的电池寿命。在任何时候,必须检查应用程序的设置和选项,这些设置和选项可能会消耗电能,此外就是设置好节能模式。当然,电池的寿命也取决于其本身的特性。

  5、NB-IoT的室内/地下渗透能力

  对用户来说,项目用例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可能是NB-IoT的室内渗透能力。

  因为NB-IoT使用窄带,也就意味着它有更高密度的传输功率,这与其他的覆盖增强能力一起,使室内渗透达到的整体效果更好。.

  NB-IoT适用于偏远和难以到达的建筑物,或者是在地底下某一位置,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地下室里的智能电表。LTE-M也适用于室内覆盖,但NB-IoT的效果会更好。就覆盖范围和穿透力而言:NB-IoT的最大耦合损耗为164 dB,与GPRS相比,链路预算高出20 dB。

  6、NB-IoT其它的功能

  其它特征:NB-IoT无法提供与LTE-M相同程度的双向性。

  它确实可以在空中进行固件更新,但会对耗电量产生影响。作为一种蜂窝技术,它在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。

  平均数据率(下行链路速度和上行链路速率)显然要视情况而定,并且根据已经报告的各种平均数据速率,它们通常低于最大值。

 7、NB-IoT的覆盖区域

  NB-IoT最初部署在欧洲和亚洲。就像很多无线物联网协议一样,不仅是LPWAN协议,目前为止,NB-IoT的主要市场是中国。

  到2026年,NB-IoT和LTE-M将占据36亿LPWAN网络连接份额的60%以上。

计讯物联——物联网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申请样机
All Rights Reserved 厦门计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1895号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1331号